“要与过去比,那真的是大不一样了。”北伍中村民吕小芳指着涝池边改造后的一片“撂荒地”说到。“以前,这里有路不能走,乱堆东西,气味难闻。因为是巷道边缘三角地带,由于缺乏监管,周边邻居常常因为占用土地造成邻里纠纷,甚至大打出手。后来,这块地就成了三组村民的天然垃圾堆,以致于涝池水体都遭到污染,村民自己都绕道而行。”
2022年甘井镇指导各村(社区)先后成立村庄建设委员会,全面排查摸底村级闲 置撂荒地资源,在完成耕地复耕复种的基础上,结合村容风貌保护提升,在撂荒地上建起一个个小游园、小花园、小菜园、小果园和小苗圃,昔日“撂荒地”变成“致富田”。在保留乡愁的基础上,也触发了“美丽经济”的发展潜力。
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形成共识。农村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立身之本,村民之间争抢土地屡见不鲜,有的往往是几代人的恩怨纠葛,严重掣肘乡村振兴。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,甘井镇提出从队伍入手,打造村庄建设监督委员会联调队伍,吸纳村级老教师、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乡贤等具备较强文化素养和法律知识、热心人民调解工作、善做群众工作的群体中优先选任调解员,不断优化调解队伍结构,壮大村级调解队伍。通过支部牵头,村级建委会联调队伍对各村(社区)重点户开展了一系列访民情、问民意的工作。在全镇范围内摸排不满意户、问题户1047户,作为关注重点。采取“挑灯夜话”“民情夜访”的形式,利用晚上时间到群众聚焦处或群众家中“走亲戚”“摆地摊”,通过聊天、拉家常、宣讲政策解答疑惑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沟通。尤其是北伍中村老党员干部赵民和赵平波,通过半个月的开导和沟通,北伍中村三组5户村民才同意对巷道边缘三角地带进行改造,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“垃圾堆”。
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凝聚众智。村庄建设,规划先行。全镇按照“一村一主题、一村一特色”的思路,因地制宜,建“特”示范点,通过深挖地域特色,打造甘井美丽村庄新样板。为了全力推动甘井“五小园”建设,村庄建设监督委员会广纳良言集众智。组织村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,了解群众现实需求,收集户主建设意见。通过召开代表大会,外出学习、集中观看外地其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纪录片等形式,充分借鉴村庄规划建设经验,并鼓励农户自发进行乱多乱放等突出问题整治,广泛征求村庄建设项目谋划、微景观打造、环境整治的具体意见,进一步统一思想、拓宽思路、明确方向,形成了以产业、景区、文化为主的三类各具甘井特色的示范样板。
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共建共享。村庄美在建,更在管。为了进一步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目标。甘井镇在全镇推广义务奖勤工模式,结合建委会“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”的原则,通过修订村规民约,明确全体村民每人每年一个义务工的任务,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规划建设等方面,由村委会进行统一调度,村庄建设监督委员会负责全程监督,建立出工台账,年底统一核算,有效解决了村级没人干事、没钱干事的困境。同时,结合村民自治“积分制”管理,建立正、负清单和明细到户的积分管理卡,及时兑现激励措施,将农村社区环境治理由“村里事、独角戏”变成“家家事、大合唱”。
同心共筑中国梦,美丽乡村入画来。迈步新征程,甘井镇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,持续深入推进合阳县委“一核四会五个一”基层治理体系建设,不断擦亮乡村振兴新成色,奋力绘就甘井的美丽画卷。